在新冠肺炎疾病後期,約有30∼60%的人仍具有持續症狀,其中,大約有20∼30%的症狀甚至比疾病早期更明顯,或在焦慮壓力下有疲倦、呼吸困難、胸悶、記憶力下降、失眠等困擾,這些症狀皆可透過中藥調理、導引復健、體質衛教以及保健茶飲促進健康。
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Post COVID-19 Condition)的成因仍未完全解答,目前僅知後遺症可能來自於病毒雖從病人身體大部分器官清除,但仍潛伏在人體的某些角落,比如腸道、肺部或神經系統;再者,病毒肆虐期會直接感染人體多種細胞,並引發過度活躍的免疫反應,經過一段時間急性症狀減低,但整體發炎尚未完全平復,因而造成長期後續症狀。
若是急性感染期症狀越明顯、年紀大、女性與肥胖病人,更容易有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由於各方面的身體與心理層面的症狀,容易造成病人跨多科就醫、出現社會功能退縮,對個人、家庭、工作等各方面造成負面影響。
新冠肺炎長期後遺症的診斷包含
因病毒、細菌等致病物質感染,於中醫觀點統稱為「風」,又因個人體質偏寒、偏熱、偏濕,導致罹病後症狀與證型的變化,所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中醫根據不同的體質和證型,給予相對應的藥物。常見分類與生活建議如下:
1 氣陰兩虛型
● 常見症狀:疲倦乏力、口乾咽乾、心悸、胃口不佳、乾咳少痰、自覺低熱。舌略紅、苔少。脈細或脈弱。
● 建議處方:沙參麥冬湯、清燥救肺湯加減。
● 生活起居:忌熬夜,勿過度運動大汗出。飲食清淡,可酌量加服百合、木耳、茯苓、芡實、白扁豆、蓮子、薏苡仁、大棗等。
2 肺脾氣虛型
● 常見症狀:疲倦乏力、胃口不佳、腹脹、解便無力、便稀軟。舌淡、苔白滑。脈細弱。
● 建議處方:參苓白朮散合生脈飲加減。
● 生活起居:睡眠足、稍午休、柔和運動、避風寒。飲食清淡,可酌量加服黃耆、黨參、山藥、茯苓、芡實、白扁豆、蓮子、薏苡仁、大棗等。
3 肝鬱氣滯型
● 常見症狀:情志抑鬱、憂鬱、焦慮、失眠、胸悶、腹脹、咽梗感。脈弦或澀。
● 建議處方:加味逍遙散、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加減。
● 生活起居:作息有節,緩緩深呼吸,柔和運動。可服用疏肝解鬱茶飲,如薰衣草、玫瑰、陳皮、佛手等。
4 清氣不升型
● 常見症狀:注意力不集中、腦霧、認知功能下降、記憶衰退、視物不清、困倦乏力、食後欲寐。脈弱或虛。
● 建議處方:益氣聰明湯、升陽益胃湯加減。
● 生活起居:勿過勞過度用力。飲食清淡,可酌量加服黃耆、黨參、山藥、茯苓、蓮子、薏苡仁、大棗等。
透過中藥調理,可早日平衡病毒感染後的人體紊亂,恢復健康。除此之外,中醫也建議搭配導引復健,如八段錦、太極拳都是很好的方法。在生活、飲食方面,平時要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生活習慣,如多喝水、保持充足睡眠,多進行緩和伸展運動,不做高強度劇烈運動;飲食避免烤、炸、辣食物,避免攝取過量甜食、冰品,不要飲酒等。在後疫情時代,仍要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不群聚,並運用保健防疫茶飲進行預防保健,以達到免疫平衡的健康目標。
1 抗冠方劑
● 組成:黃耆、白朮、銀花、貫眾等八味中藥材。
● 功效:扶正氣解毒,加強抗DELTA變種病毒株。
2 防疫茶飲
● 組成:乾薑、紫蘇、蒲公英、藿香等八味中藥藥材。
● 功效:台灣氣候濕熱,民眾喜飲冰涼茶飲與甜食,體內多生痰濕之氣,易使病邪乘虛而入。此茶飲方芳香解表、祛濕健脾,係針對台灣人常見濕熱之體質,以達到祛濕解毒調理體質免受病邪侵擾之目的。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2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