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胸腔暨重症系 吳秉儒醫師
加護病房的會客時間。「醫師,醫師,我媽媽得了什麼病?」一個中年女子向正在查房的陳醫師追問著,陳醫師看了一下病人資料,不疾不徐地說:「妳母親罹患肺炎,我們團隊正盡力救治,未來幾天是關鍵期,如果有什麼變化,會隨時與妳討論。」女子接著問:「肺炎,那是第幾期,不是感冒而已嗎?怎麼會這樣?她還有救嗎?」陳醫師把女子帶到電腦前,把她媽媽的X光片點了出來,沈穩地說:「賴小姐,請先別緊張,妳母親所罹患的右上肺葉肺炎與肺癌不同,與一般感冒也不同,如果及時接受適當的治療,是有機會好起來的。我來幫妳釐清一些關於肺炎的誤解⋯」
正常肺部的功能是交換氧氣提供人體所需,並排出細胞代謝所產生的二氧化碳。肺炎是指肺實質發炎,造成上述功能的暫時性損傷而產生症狀,嚴重者可能引起各種程度的失能而影響日常生活。引發肺炎的原因,有些是感染、有些則是非感染的發炎。若是感染造成,病原菌大多是呼吸道或環境中的病毒、細菌或黴菌等等。
當今醫學雖然發達,肺炎仍在世界各地造成人類健康以及經濟上巨大的衝擊。在臺灣,衛生福利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肺炎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4位,每年造成近萬人死亡與數十萬個家庭的憂慮,以及龐大的健保醫療支出。
肺炎的症狀,起初是咳嗽,隨著疾病進展,開始伴有濃痰、發燒、畏寒、痰液變黃變綠等現象,進而影響食慾,活動時會喘,活動力也因而下降。若沒有及時診斷並給予適當的治療,情況將繼續惡化,常會導致呼吸困難、意識改變、器官衰竭,甚至休克。
因此萬一有了上述症狀,應儘快就醫。醫師經由問診與身體理學檢查,若懷疑罹患了肺炎,一般會開立胸腔X光檢查、抽血檢查和細菌培養,以確立診斷,接著展開治療。
臨床醫師還會依病人的發病時間及過去數個月內就醫的情形,給予肺炎初步的診斷區分,一般來說,可分為社區型肺炎、醫院型肺炎以及醫療照護相關肺炎。因為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不同,這樣的分類再加上病人的年紀、慢性疾病等危險因子,可以作為選用治療藥物的依據。
治療肺炎的藥物以廣效性抗生素為主,醫師會針對不同病原菌與其藥物感受性測試結果,為病人選用適當的抗生素,並佐以一些止咳、化痰、退燒、止痛等等的藥物,來緩解病人不舒服的症狀。大多數治療肺炎的抗生素療程約為5-10天之間,其餘治療藥物則視症狀持續與否而定。咳嗽通常是最晚消失的症狀,有時甚至會持續數月之久,這並不是肺炎沒有治好,病人無需太過緊張,若有疑慮,可與醫師討論。
肺炎治療的成功與否,關鍵除了抗生素的使用之外,患者自己的免疫功能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尤其年長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除了配合醫囑用藥,也需要積極從事各種程度的復健活動。
肺炎是有高度機會治癒的疾病,不同程度肺炎的預後也不盡相同,部分患者痊癒後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症,部分患者卻會因而造成肺功能永久性的損傷。
肺炎是相當常見的疾病,民眾需要了解肺炎的症狀,一旦自身或家人不幸罹患,才能及早警覺並接受適當治療,以縮短病程,減少後遺症。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5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