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12/27/2018

控制氣喘 可別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胸腔暨重症系 陳家弘醫師

張先生,26歲,幼教老師。因為他的兩個眼眶總是掛著黑眼圈,小朋友喜歡叫他「熊貓哥哥」,他在就醫時也常戲稱自己越來越像熊貓了。

他是一名氣喘患者,1年前因為呼吸喘促,白天持續咳嗽,在我的門診診斷出氣喘,開給他吸入性類固醇及支氣管擴張劑之後,症狀改善,固定每3個月會回診1次。

他每次回診,都說氣喘控制得很不錯,白天生活、教學或與小朋友玩樂,都沒有明顯症狀,但他也總會要求再開一罐氣管擴張劑給他。對此我一直心有疑慮,直到有次他妻子陪同看診,才知道他每天晚上都會咳醒,吸了氣管擴張劑才能入睡,他覺得這是正常現象,不以為意,回診時也絕口不提。

控制氣喘 可別只是自我感覺良好

於是我恍然大悟,原來他的熊貓眼是因為他從來沒有睡好過。他的氣喘其實並沒完全控制好!

治療氣喘的最大問題:病人自我感覺良好

每年5月第1週的星期二是「世界氣喘日」,今年訂在5月3日,主題為「你可以控制你的氣喘」。這有兩個重要的含意,第一,氣喘是可以控制的;第二,控制好氣喘不是單方面靠醫師,病人本身也很重要。

大部分的氣喘為外在因子所引起,例如塵蟎、蟑螂、花粉或是溫度刺激不同發炎細胞引起免疫反應,導致氣管腫脹、收縮及出現分泌物,因而引發咳嗽、有痰及喘不過氣來的症狀。氣喘在我國成人的盛行率約為10%左右,亦即大約230萬人有氣喘問題。

我們目前在治療氣喘時碰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患者誤以為自己的病情控制良好,因而沒有繼續接受治療。氣喘控制自我感覺良好的情況有多嚴重?根據亞太呼吸學會專屬期刊「Respirology」所公布的呼吸流行性病學研究顯示,400名臺灣受試者中,就有84%的患者自認氣喘控制良好,但事實上僅有6%達到良好控制,相差將近8成。

氣喘控制好不好,從4個評估標準找答案

判斷氣喘是否控制良好,醫師會按4個標準來評估病人過去4個星期的症狀,包括:

  1. 1星期內是否超過兩天以上有氣喘症狀?
  2. 是否曾因氣喘不適症狀而影響正常生活作息?
  3. 是否曾因氣喘症狀(喘鳴、咳嗽、呼吸急促、胸悶或胸痛)而在半夜或是提早醒來?
  4. 每週是否需使用2次以上的短效支氣管擴張劑?

如果有其中2項,表示氣喘只受到部分控制;如果4項都沒有,才表示氣喘確實控制良好。

氣喘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最怕的就是因為自我感覺良好而自行停藥。在此提醒所有患者務必要規律用藥,並依照氣喘檢測4步驟來自我評估氣喘狀況,才能有效控制氣喘。

個人化醫療模式,可使氣喘得到最佳控制

若氣喘只是部分受到控制,那就需要繼續接受治療了。目前氣喘的治療主要以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及長效乙二型支氣管擴張劑為主,若仍控制不好,即屬嚴重型氣喘,可再加上抗膽鹼製劑治療。前年的「氣喘治療指引」已將使用吸入性類固醇及長效乙二型支氣管擴張劑合併吸入型抗膽鹼製劑,納入治療準則,這些用藥於去年獲得健保給付,因其氣霧式裝置,藥物噴出速度緩慢,有利於患者將藥物吸入肺部。

此外,氣喘已開始進入個人化醫療的時代,新發明的氣喘標靶藥物,包括抗過敏免疫球蛋白抗體以及最新的介白質拮抗劑,都可以針對特殊表現型的氣喘病人提供最好治療,使氣喘得到理想控制。

病人說:一覺到天亮,我已不再是熊貓

「熊貓,這個月有沒有好一點?」今天,照往例,又是熊貓哥哥回診的日子,我打趣的說,只見他突然靦腆了起來。

「陳醫師,你最近的藥物調整,讓我半夜不再猛咳,可以一覺到天亮,所以我的熊貓眼消失了。現在我不叫熊貓,改叫黑熊。」

望著這位說話中氣十足,已由熊貓蛻變成黑熊的年輕人,我最想告訴大家的是:誰說氣喘無法控制好?

醫師的叮嚀

很多患者認為氣喘是慢性發炎而不以為意,事實上,氣喘若控制不好,會造成支氣管功能受損、變形而失去彈性,使治療效果便差,最後可能引發呼吸衰竭而死亡。除了氣喘之外,同時合併過敏性鼻炎、胃食道逆流及肥胖等共病者,尤屬高危險族群,更要積極治療,並經常按本文所列的4個標準來檢視氣喘是否已得到良好控制。萬萬不可輕忽啊!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58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