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勞掩至 你累了嗎?
中醫部 主治醫師 陳志昇/ 內科部 風濕免疫科 主治醫師 黃柏豪
慢性疲勞症候群向來是很主觀很難診斷的疾病,沒有客觀標準可以界定,連病患都無法精確描述不舒服的狀況。但這種只能意會難以言傳的困境,終於在去年出現突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志昇說,現在西醫能提供實際的診斷依據,中醫則有不錯的對應治療,換言之,控制慢性疲勞已非難事。
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黃柏豪說,慢性疲勞指新發生的、原因不明且反覆發作的嚴重疲勞,持續至少六個月。而且經過充分休息後,疲勞仍無法緩解,人睡得再飽也不見改善。其活動水準和日常活動的參與度,也較健康時明顯下降。病患還出現至少一種次要症狀,即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或無法直立太久。
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慢性疲勞症候群和許多疾病高度相關,包括骨折、乾眼症、纖維肌痛症、發炎性腸道疾病、大腸激躁症、異位性皮膚炎等。影響的因素可能是情緒變化或精神刺激、活動量失衡、腦力活動過多、生活作息不正常、飲食習慣不佳。
陳志昇表示,長期慢性疲勞造成的四肢痠痛和肩頸緊繃,宜以傷科手法改善。四肢肌肉的問題,則多半是重覆受傷後,引發動作力學上的異常。治療時須先處理骨骼錯位,再治療肌肉。至於肩頸頭痛,要由顱骨治療與頸椎復位著手。因為顱骨會受頸部與頭部肌肉影響,造成顱骨錯位,影響腦壓和腦脊髓液的分布。另外,過程中配合中藥和針灸的輔助,來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至」的效果。
最近一位水電行老闆,因為經常三餐不繼且熬夜趕工,體力變得越來越差,不管怎麼休息都無法恢復正常。加上看到媒體過勞死的報導,決定上醫院好好檢查。在診斷為慢性疲勞症候群後,轉往中醫調理,狀況獲得顯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