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癌症治療中,難免有些副作用會讓患者難以承受,甚至使治療陷入瓶頸。化學治療所導致的周邊神經病變就是常見的副作用之一,令不少患者備感困擾。
化療後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的原因
化療導致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嚴重度及持續時間,往往取決於所用的藥物種類、劑量及療程長短等因素,每個人的反應不盡相同。大部分患者在化學治療結束後半年左右,周邊神經病變的症狀會逐漸消退,但也有少數患者的症狀消退不明顯,還可能延續好幾年。症狀大多出現在四肢末端,有人會有局部麻木感,有人會覺得手腳冰冷、有電觸或針刺感,也可能就像一直戴著手套或穿著襪子一樣,十分不舒服。
大多數抗癌藥物主要是影響患者的感覺神經,造成感覺異常,只有少部分會影響運動神經而引起動作障礙。其機轉多為化學藥物沈積在末端循環較差處的神經,引起周邊神經的損傷。西醫在處置上,可能會給患者使用一些抗驚厥、抗憂鬱或神經保護類的藥物,以及建議患者避免碰觸低溫、增加運動量及服用維生素B等等,藉此減輕不適。
在中醫觀點,手腳麻木或感覺異常,常常是經絡的氣血堵滯而導致局部的氣滯或血瘀,多屬「痹症」的範疇,由於氣血無法正常輸布到四肢末端,四肢末端失去濡養,故造成感覺異常。因此,中醫會建議患者以多運動及熱敷等方式促進局部氣血循環,這和部分西醫的處置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外,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筋骨或四肢末端的不適,常和肝腎陰虛有關,因此也會視情況給予患者相對應的針灸或藥物處方。
中醫師會以中藥或針灸等方式來治療相關症狀,不僅費用低、副作用小、安全性高,效果也不錯。例如中醫的常用處方「濟生腎氣丸」,其療效已獲得許多科學實證證實,但因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需由醫師處方,不宜擅自服用。
就針灸而言,常用的治療方式有針刺治療、電針治療、穴道按壓、穴道敷貼等。常用穴道如八邪穴、八風穴、合谷穴、太衝穴等,都是方便、易尋且無特殊副作用的穴道,很適合一般大眾使用,經常按壓可促進全身氣血循環、增加局部氣血流通與減少氣滯血瘀。
● 八邪穴:雙手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可驅除雙手邪氣與促進循環。
● 八風穴:雙腳趾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主治腳弱風氣與促進循環。
● 合谷穴:雙手虎口肉厚處或第2掌骨橈側中點,可行氣止痛與疏風散邪。
● 太衝穴:雙足足背第1、2趾趾骨接合處前凹陷處,可通關氣血與疏肝理氣。
以上穴道以手指或筆尖按壓,1次按壓約 5-10秒,1日2-4次,若能視情況搭配熱敷手腳穴道,促進局部循環的效果會更好。
在飲食方面,一般多會建議癌症患者注意飲食均衡,攝取充足營養,儲備良好體力。中醫的優勢在於還能視患者體質,提醒相對應的飲食宜忌,以減輕身體負擔。例如寒性體質的患者,應少吃較為生冷的食物,包括低溫食物或飲品及瓜果類;熱性體質的患者,應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包括烤炸辣或辛香料添加較多的餐點。全穀類食物富含豐富的維生素B,可參考食用。
要強調的是,所謂飲食宜忌並非癌症患者的負擔或絕對禁忌,只是經由中醫師望聞問切認識自己的體質特性後,對某些食物的攝取要加以斟酌而已,一樣可以吃得輕鬆沒負擔。
建議癌症患者接受正規治療,再視情況搭配傳統醫學輔助療法,以減輕相關治療所引發的不適,不僅在臺灣,國外許多知名的癌症中心也是這麼做,希望能結合現代與傳統醫學之長,幫助癌症患者們順利度過抗癌的漫漫長路。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