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對於便祕最常見的描述裡,最常見的是排便費力(52%)、糞便硬結(44%)、排便不盡感(34%)、排便頻率減少(33%)等。
食物進入人體,通過食道→胃→十二指腸→小腸→大腸→直腸→肛門,從口吃入開始,大約24~72小時會排出體外。各段的停留時間,在小腸之前個體差異不大,而大腸段到肛門段,食物停留時間個體差異可達2, 3天,這代表——調整排便的頻率,需由改變大腸段的蠕動功能著手。
正常的便色為土黃色、茶色。
臨床上,還有一些糞便顏色值得說明:
中醫根據病人的症狀表現分為四大證型
一、實熱型
症狀表現:較怕熱,口乾,小便色黃,腹脹痛按壓更痛。
生活建議:高纖維飲食、水分攝取需足夠、減少辛辣刺激飲食。平時可使用高纖助便茶飲(例如:決明子、火麻仁、車前子、芝麻、奇亞籽)
二、氣滯型
症狀表現:多思慮個性急,兩脅痞悶,脅肋脹。因壓力而加重便秘
生活建議:壓力調適、養成定時排便習慣。平時可使用解鬱茶飲(例如:陳皮、枳殼、柑橘、玫瑰花、菊花、薄荷)
三、氣虛型
症狀表現:面色白,大便無力排出,便後身倦,少氣懶言。通常是年紀大、病後體虛的患者。
生活建議:適度運動。平時可使用補氣茶飲(例如:人參、麥冬、五味子)
四、陰虛型
症狀表現:體型偏瘦,夜半口乾、咽乾,失眠,面顴紅
生活建議:水分攝取需足夠、減少辛辣刺激飲食、改善睡眠品質。平時可多吃養陰的食物,例如:木耳、黑棗、桑葚、蓮藕。也可使用養陰茶飲(例如:枸杞子、何首烏、蜂蜜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