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骨科部人工關節科 洪誌鴻主任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表示,近年來統合型治療及微創手術蓬勃發展,微創手術技術,不再只是皮膚傷口減少,更重要的是保留肌肉韌帶組織。洪誌鴻醫師指出,該院利用微創手術技術及統合型治療 (麻醉,針灸和復健),手術中不需傷害多餘的肌肉韌帶組織,不論膝關節或髖關節置換,約八成患者於手術當日就可恢復獨立行走的能力,也因為疼痛大幅降低,約七成病患於術後隔日出院返家休養。
洪誌鴻醫師在髖關節是採正前位髖關節置換,可在幾乎不破壞臀肌的狀況下,完成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公關室 吳芬玫提供我們身上的關節隨著年紀,活動以及負重等因素逐漸磨損,等到軟骨磨損殆盡,就會感到疼痛。大多數人工關節置換就是指髖關節和膝關節置換。面對嚴重磨損的關節,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可以大幅改善關節疼痛,減少病患過度依賴止痛藥物,導致肝腎損傷。
44歲患者陳小姐,因為免疫系統問題,需服用類固醇,幾年後發現髖關節疼痛不已,經X光檢查,發現股骨頭壞死,一開始還可服用止痛藥物控制,但隨著股骨頭塌陷,疼痛加劇,進而轉至骨科部人工關節科洪誌鴻主任門診。
當時陳小姐的股骨頭變形疼痛加劇,洪醫師向陳小姐說明現在的髖關節置換手術有別於傳統手術,已經不需傷害臀肌,便可完成置換手術,術後疼痛大幅減少,恢復速度也快。陳小姐於8月中旬接受正前位髖關節置換手術,下午麻醉恢復後,便恢復獨立行走的能力。手術當日傍晚,陳小姐便出院返家休養。
(圖左)44歲陳小姐,術前左側股骨頭因長期使用類固醇造成嚴重缺血性壞死,以致塌陷與退化,產生疼痛、跛行等症狀,困擾每天日常生活。(圖右)陳小姐接受「正前側」全髖關節置換術,沿著肌肉間的縫隙執行手術,對於肌肉與其他軟組織的不必要破壞降到最低。陳小姐在接受手術後兩個小時即下床走路,並於當日返家/公關室 吳芬玫提供
44歲陳小姐於兩個多星期前接受正前位人工髖關節手術, 當天晚上即可出院/公關室 吳芬玫提供
洪誌鴻醫師說,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是治療重度關節病變有效的治療方式,然而術後的疼痛及漫長的復健往往讓民眾懼怕猶豫。近十幾年,微創手術持續精進,從之前僅強調表皮小傷口,進展到內部肌肉組織的保留,不破壞,才能讓微創手術不僅僅是表皮看起來好,更重要的是關節術後恢復快,疼痛少,功能好。
在微創手術部分,洪誌鴻醫師在髖關節是採用正前位髖關節置換,可以在幾乎不破壞臀肌的狀況下,完成人工全髖關節置換,因為沒傷害臀肌,所以術後病患行走才會不痛,也才會穩定有力。
洪誌鴻醫師指出,正前位置換手術的發源地在美國,八年前發展到現在,已經有許多患者是以門診手術方式完成,免除住院流程,雖然正前位的優勢很多,但是在保留的這些肌肉的同時,手術的視野狹小及困難度更是大幅提升,所以需要特殊的手術器械甚至是造價昂貴的前位髖關節專用手術檯來執行手術,所以面對較為複雜的病況,如果醫師需要更大範圍的手術視野,正前位進入相較後外側位及前外側位手術就不是好的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