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6歲男子是B型肝炎帶原者,沒有定期追蹤肝臟的狀況。這次因為上腹脹痛、食慾不振以及茶色尿,到醫院掛急診。腹部超音波一看,發現有肝腫瘤、肝臟硬化與大量腹水,進一步的腹部電腦斷層檢查確定他已是肝癌末期合併遠端轉移。
過去認為肝癌病程進展很快,在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到了晚期多伴隨腹痛、腹脹、黃疸、腹水、疲累、食慾不振、體重下降、消化道出血,甚至腹部可觸摸到腫塊等,以致當病人發現症狀而就醫時,往往已是肝癌末期,治療效果當然不好。但是隨著醫學進步,現在已可利用腹部超音波掃描以及檢驗血清甲型胎兒蛋白(Alpha-Fetoprotein,簡稱AFP)指標來篩檢肝癌,得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肝癌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前2名,根據統計,臺灣每年約有8000人死於肝癌,其中約有8成為慢性B 型肝炎帶原者,1成左右是慢性C型肝炎感染者。民眾通常不清楚自己是否為B型肝炎帶原者或C型肝炎感染者,因此抽血確認有無B、C型肝炎是篩檢的第一步。
感染B、C型肝炎病毒後,帶原者有可能肝功能維持正常,或是肝功能異常而導致肝臟反覆發炎和纖維化,進而產生肝硬化或肝癌。因此,慢性肝炎帶原者需每6個月接受腹部超音波及肝功能檢查,若是已有肝硬化,則需每3個月篩檢1次。另外,長期酗酒、藥物濫用、黃麴毒素,以及有肝癌家族史,都是引發肝癌的危險因素。
由於腹部超音波檢查方便、不具侵襲性且安全性高,已成為肝癌初步篩檢工具之一。當超音波掃描發現疑似肝腫瘤或是血清甲型胎兒蛋白異常升高,則須安排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或血管攝影來確認。假使影像學檢查也無法確定是不是肝癌,就必須接受肝腫瘤穿刺切片檢查以確定診斷。倘若病人有腹水或凝血功能異常,則不適合做切片檢查。
在肝癌分期系統中,巴塞隆納臨床肝癌分期(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簡稱 BCLC)是目前最廣泛作為選擇治療方式的依據。此肝癌臨床分期共分5個等級(0、A、 B、C、D)。根據腫瘤的狀態(如:腫瘤數目、大小、侵犯血管程度和肝外轉移)、肝功能狀況(依據Child-Pugh Score分為A、 B、C等級)與病人日常體能狀態(ECOG評分),進行肝癌的臨床分期(下表)。
如果是早期肝癌(臨床分級為0、A),可以採取根治性療法,包括腫瘤手術切除、肝臟移植、無線電射頻消融術、經皮酒精注射法等。若是肝癌臨床分級為B,則可接受肝動脈化學栓塞治療。肝癌臨床分級為C,可以給予口服標靶藥物或是全身性化學治療等。末期肝癌如分級為D,則以症狀控制與支持性療法為主。
肝癌常見的治療方式分成根治性與緩和性,需經專科醫師完整評估病人狀況後,再採取適當的處置。
肝癌的根治性療法
●手術切除
早期肝癌且沒有肝硬化的患者,手術切除是治療首選。術前需評估肝功能(如:ICG 靛氰綠滯留測試),以預測術後肝衰竭的風險。手術切除常見的禁忌症包括肝癌合併肝外轉移或肝內廣泛轉移、門靜脈主幹侵犯或血栓、肝功能嚴重不全等。不過,能否手術或是肝臟切除的範圍大小,必須由外科醫師評估病人情況來決定。
●肝臟移植
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原位肝臟移植是最好的治療方法。符合肝臟移植的條件主要是依據米蘭標準(Milan criteria):單一腫瘤直徑小於5公分或腫瘤結節小於3個且每個結節小於3公分。肝臟移植的優點是可以同時治療肝癌和肝硬化。
●無線電射頻消融術
無線電射頻消融術是目前最常用的局部灼燒療法。此法是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導引下,將電燒探針插入腫瘤組織中,藉著儀器將電流經探針通過身體組織和體表的電極片,使得探針周圍產生高射頻作用,讓腫瘤及附近細胞產生熱能。當組織接受足夠的熱度達到50-100℃,便可造成腫瘤的凝固性壞死。現今有更先進的磁導航超音波定位,藉著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影像來定位腫瘤,達到精準的腫瘤電燒效果。
●經皮酒精注射法
酒精注射法是在超音波導引下,將高濃度的純酒精直接注射到腫瘤中,使腫瘤的蛋白質變性、細胞脫水而壞死。
肝癌的緩和性療法
●肝動脈血管(化療)栓塞治療
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是將血管栓塞劑注入供應腫瘤的肝動脈分支,以阻斷癌細胞附近的血液供應,讓肝腫瘤缺血壞死。在做栓塞時,多會併用碘油及抗癌化學藥劑 (如:Adriamycin、Cisplatin),以達到局部化學治療的效果。
●口服標靶藥物治療
Sorafenib(Nexavar,蕾莎瓦)是一種口服的小分子激酶抑製劑,作用機轉為抗細胞增殖和抗血管新生,藉由抑制肝癌腫瘤細胞的生長和抑制肝癌腫瘤新血管的生成來達到療效。
●其他治療
包括經導管肝動脈化學治療、全身性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光子刀、電腦刀、質子刀、釔90)等。
肝癌治療的方式日新月異, 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仍然是救命關鍵。自知有罹患肝癌高風險(例如有B型肝炎、C型肝炎、肝硬化、 長期酗酒或肝癌家族史等)的民眾,一定要定期追蹤,為自己的健康把關。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