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6/11/2018

乳房痛的尋根之旅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乳房外科 陳芝蓉醫師

門診患者中有很多年輕女性,她們並不是得了乳癌,而是因為乳房疼痛,影響日常作息而尋求協助。乳房痛或不舒服,常常會讓女性聯想到自己是不是罹患乳癌,然而根據統計,大約70%的女性都曾經歷過乳房痛,但其中只有少數是乳癌造成的,大部分早期乳癌通常不會引起疼痛。 

乳房痛的尋根之旅

乳房痛最常發生在月經週期前兩三天,有些會從月經前1週就覺得不舒服並持續到月經結束,有些則和月經週期沒有特別關聯,疼痛無論哪一天都可能發生。雖然停經後婦女有時也有乳房痛的情況,但乳房痛最好發的還是停經前的婦女。

乳房痛的可能原因 

造成乳房痛的原因有很多,普遍來說,乳房痛並非乳癌的表徵,那有什麼原因會造成乳房痛呢?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 外力所致 

乳房痛其實包含了乳房及腋窩的疼痛、脹痛、灼熱感等等。有時候是因為搬重物、過度的上肢運動或外傷而造成胸大肌或肋骨的疼痛,也可能會誤以為是乳房痛,但這類疼痛常常伴隨著受傷部位的皮膚瘀青或紅腫,只要休息就能得到緩解,並不需要治療。 

● 內衣不合適或乳房體積過大 

不合適的內衣尤其會造成乳房下部肋骨疼痛,症狀通常是在更換新的內衣或胸罩之後出現。乳房體積過大也是乳房痛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因為長時間重力下拉所致,解決之道不外乎給予乳房適當的支撐,減少重力影響,必要時可藉由外科手術縮減乳房體積。 

● 其他疾病 

其他內科疾病如心肌梗塞、心絞痛、胃痛、肋膜發炎或久咳,也可能會有類似乳房痛的表現。若有上述病史或伴隨其他內科症狀,應先排除這些疾病的可能。 

● 青春期乳房發育 

這不只會發生於青春期的女孩,甚至青春期男孩都常有乳房痛的狀況,疼痛主要源自於乳腺快速發育所致,有時觸診還會摸到硬塊,但這類乳房痛都會隨著青春期結束而消失。如果過於疼痛,可服用止痛藥或是熱敷來緩解不適。 

● 荷爾蒙濃度改變 

乳房痛其實也是經前症候群的一部分,月經來的時候,常常會出現單側或雙側的乳房脹痛。月經週期造成的乳房痛主要是因為荷爾蒙引起乳腺組織變化與血管擴張的結果,一旦月經結束,疼痛也就隨之緩解或消失。停經前,因荷爾蒙濃度改變,也可能造成乳房痛。此外,壓力會影響荷爾蒙分泌,所以巨大壓力很可能使疼痛加劇或改變乳房痛的模式。 

● 懷孕或產後 

尤其是第1孕期,很容易乳房痛。若發生在產後哺乳的時候,乳房痛可能是初期乳腺炎所致。乳腺炎大致可分為滯留性和化膿性兩類,前者只要將過剩的乳汁排出即可緩解;後者主要是因為細菌感染導致化膿,需要更進一步的抗生素或外科治療。 

常見的乳房纖維囊腫 

除了以上生理現象所造成的乳房痛之外,最常引起乳房痛的原因就是纖維囊腫。纖維囊腫好發於30-50歲女性,和乳癌好發年齡相似。纖維囊腫是最常見的乳房慢性良性腫瘤,腫塊是由纖維膜包著組織液所形成,本身並不會轉變為乳癌,但可能和乳癌並存。在排卵期到月經前,纖維囊腫常常會脹大而產生疼痛,月經結束後往往就會縮小,疼痛也因此減輕。停經之後,囊腫會變小甚至消失。

與乳房痛有關的藥物 

某些藥物也可能會引起乳房痛,最常見的就是含雌激素的藥物,例如避孕藥或停經後婦女所補充的荷爾蒙。抗憂鬱劑也常引起乳房痛,有時甚至會促使乳汁分泌。毛地黃類藥物、甲基多巴(一種降血壓藥物)、某些利尿劑等,也可能造成乳房痛。某些健康食品,例如蜂膠、蜂王乳等天然荷爾蒙,同樣可能引起乳房痛。 

何種狀況應立即就醫? 

什麼樣的乳房痛需要就醫呢?如果乳房痛合併有新的硬塊,而且不會因為月經結束而消失或縮小,或是乳房痛合併乳頭出血或凹陷,或是乳房痛合併皮膚有橘皮樣變化的紅腫或潰爛,無法排除乳癌的可能,便應立即就醫,接受詳細的理學或影像檢查若是乳房痛合併有乳房紅腫熱,甚至有發燒的情況,很可能是乳腺炎所致,需要以抗生素治療。再者,乳房若有無法解釋的持續性疼痛,也建議就醫。

乳房痛的檢查與對策 

對於乳房痛的患者,醫師除了問診之外,會先做理學檢查。乳腺炎很容易在身體檢查時就診斷出來,不需接受過多無謂的檢查。如果發現有乳頭分泌物或是乳房硬塊,醫師就會安排更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通常是乳房超音波檢查。如果患者年紀大於40 歲,除了乳房超音波檢查之外,還會安排乳房攝影。小於40歲的女性,乳房密度太高,影像判讀率很低,一般不會安排乳房攝影。影像學檢查若發現有可疑病灶,醫師可能還會再安排病理切片檢查。 

乳房痛需要根據產生原因給予適當治療。少數婦女單純是因為內衣太緊導致乳房痛,只要改穿適當尺寸的內衣即可。若是因為藥物或健康食品引起的乳房痛,可以停藥便停藥,無法停藥者可以調整藥物劑量。乳腺炎則使用抗生素治療,嚴重者需要手術治療。 

如果乳房痛症狀嚴重卻找不出原因,可以服用一般止痛藥來緩解。若疼痛依然持續,可以考慮中醫調理。乳房痛症狀較不嚴重者可以考慮替代療法,例如補充月見草油或維生素E。無論如何,有任何疑問都應儘快就醫,尋求專業醫師的意見。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71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