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眼球有如一部照相機,水晶體就好比照相機的鏡頭,當水晶體因為任何原因產生混濁,導致視力模糊,就稱為白內障。年紀增長是白內障最常見的原因,這是一個自然現象,就像照相機的鏡頭用久了,也會刮傷,也會功能退化。
白內障不僅會造成視力模糊,甚至還可能因而失明。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白內障是人類失明的首要主因,占全球失明人口的51%。值得慶幸的是,生活在醫療進步的時代,白內障並非不治之症,而是相對安全、預後極好的疾病。
一般狀況下,水晶體應該是透明、光線能夠自由通過的構造,但隨著老化、眼睛外傷、眼睛嚴重發炎、某些內科疾病如糖尿病、過量的輻射暴露或長期使用類固醇等因素,水晶體中的水分和蛋白質就會開始凝結變性,形成不透明的物質,於是水晶體變得混濁,光線無法正常抵達視網膜,導致視線模糊不清。
白內障的症狀主要是視力減退,是緩慢且不可逆的,很少會引起疼痛或紅眼,所以也是無聲無息的。
當我們有了白內障,不論看遠看近,都會模模糊糊,戴上眼鏡也無法改善,因此會覺得與原本的眼鏡度數突然不合;視物可能有疊層、殘影,像蒙了一層毛玻璃;由於看不清楚,眼睛會嘗試更費力地聚焦,所以眼睛更容易疲勞。另外,水晶體除了混濁,還會變黃,致使看到的世界好像變了色調,對比度與鮮豔度都下降,視線更為昏暗。這時也可能變得畏光,尤其是對晚間的路燈或車燈會感到非常刺眼,這是因為當光線穿過有了病變的水晶體,一部分光線在眼底四處散射,使視神經受到了不當的刺激。
如何自我檢測?
檢測白內障時,要輪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來感覺,因為雙眼視力會互補,若僅有一眼視力下降,我們很容易忽略。若發現自己有上述白內障的早期症狀,且已影響日常生活,建議至眼科進 一步檢查。
到目前為止,白內障手術仍是唯一有效的治癒方法。點藥水、服用維他命或抗氧化劑、減少紫外線曝曬、均衡飲食等,雖然可以延緩白內障的成熟,但已形成的白內障是無法逆轉的。
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手術方式和人工水晶體的選擇有很多,因為每一位白內障患者的情況、平時用眼習慣和視力需求不同,故應與眼科醫師討論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雖說白內障非急症,不需急著開刀,但要注意的是,切勿把白內障放置過熟,過熟的白內障不僅有可能產生眼壓高、眼睛發炎的併發症,且會增加手術的困難度。
根據臺灣健保庫資料,全臺65歲以上的民眾6成有白內障,到了70歲以上,有白內障者更高達9成,但白內障患者就醫的比例卻只有2成,充分顯示臺灣熟齡族就醫的「硬頸現象」。事實上,白內障並不可怕,及早了解自己眼睛的狀況,了解手術方式,適時接受手術治療,就能有很好的預後,讓你再度眼前一亮。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