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美(化名)長期以來月經都不太規則,近一年甚至兩、三個月才來一次,體重也不斷增加。起初還以為只是工作太忙、太累,在好朋友的催促之下去西醫檢查,原來是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小美在婦產科吃了幾個月的調經藥,服藥期間月經準時報到,但停藥後還是常常不來,體重也一直降不下來。後來透過中醫治療調理體質,加上生活及飲食習慣的調整,月經不僅準時報到,體重也逐漸下降,原本很困擾的青春痘也慢慢消失了。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由於內分泌失調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主要包含三個方面:
慢性不排卵
月經的形成會先經過一段「濾泡期」,濾泡受到雌激素的刺激而生長成熟,排卵後便會進入約14天的「黃體期」,如果沒有懷孕,子宮內膜便會崩落而形成月經。慢性不排卵會導致濾泡期過長,子宮內膜會在雌激素的持續分泌下增生變化,而缺乏黃體來穩定內膜。病人月經來的時間會變得不規律,經血量時少時多。
雄性素過多
表現出青春痘、體毛增多、禿髮,或是在皮膚的皺褶處(例如:腋下、胯下、頸部)出現黑色素沉澱,也就是黑色素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
卵巢結構異常
超音波可見到卵巢周邊有多顆小濾泡,或伴隨卵巢的體積增加。
台灣女性因為基因差異、先天毛囊數目較少,在多毛症、肥胖、黑色素棘皮症的表現上都不像西方婦女常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還包含其他症狀,例如:肥胖(特別是腹部的肥胖)、憂鬱焦慮等情緒問題,以及胰島素阻抗所造成的血糖不穩定、血脂異常。
先天因素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可能與遺傳有關。研究統計發現25%的多囊性卵巢病人,其母親也患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有研究也觀察到,孕婦提供給胎兒的子宮內環境,不僅影響胎兒發育階段的基因表現,也可能更長遠地影響某些疾病的發生,例如:多囊性卵巢。代謝症候群(例如:胰島素阻抗、血脂異常)也與家族遺傳有關,有70%的多囊性卵巢病人,其雙親有一方患有代謝症候群。
後天因素
肥胖所造成的胰島素阻抗,可能誘發或加重多囊性卵巢。另外,雖然環境荷爾蒙(例如:雙酚A)對於多囊性卵巢的影響還沒有定論,但研究發現多囊性卵巢病人血中的雙酚A濃度會略高於一般人。
綜上所述,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發生,一方面是命中注定,一方面是個人造化。關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各種治療,無非就是透過個人努力來改變命運,求得一個好結果。
中醫對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觀點,散見於「月經後期」、「經閉」、「不孕」等文獻中。腎為先天之本,主司人的生殖功能,多囊性卵巢既與遺傳因素有關,又會影響月經導致不孕,「腎虛」即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基礎病機。當表現腎陽不足,可導致脾陽不足,使人體的代謝機能減退,水液積聚便容易形成「痰濕體質」。平時如果嗜食生冷食物、冰品、烤炸物,或因長期情緒鬱悶不暢引起肝氣鬱結,也容易損傷脾胃而促成痰濕體質,表現出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脾陽虛日久可損及脾陰,導致脾陰虛肝旺血熱,出現體毛增多、青春痘等特徵。
綜上所述,多囊性卵巢病人常表現脾腎虛損的「本虛」,也往往連帶出現痰濕、血瘀積聚的「標實」。「健脾益腎、去痰利濕」就成了中醫治療的重要方法,臨床上會再依據肝鬱、氣滯、血瘀、血熱等可能兼夾的證型而施予不同的治療。
減重
研究顯示降低5-10%的體重可以改善代謝症候群、降低血中雄性素濃度,甚至能幫助恢復正常的月經週期、增加懷孕率。至於減重的方式,運動配合飲食控制是最健康的減重方法。在減重的效果上,大肌肉群為主的全身性運動是較為理想的,然而運動的頻率與持續時間也很重要。研究發現約半數的多囊性卵巢病人具有肥胖,而沒有肥胖的病人群中也有1/3具有較多的腹內脂肪,如果病人有懷孕的打算,可以配合使用針灸治療、穴位埋線或中藥薰敷的方式來增強腹部的循環。部分研究也顯示,針灸治療能增加多囊性卵巢病人的懷孕率,並降低病人接受試管嬰兒療程時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的風險。
飲食控制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病人常見肥胖、糖尿病等代謝疾病。在飲食上建議選擇低GI值的食物,並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食品的攝取。以中醫的觀點,痰濕體質的病人在飲食上宜避免生冷食物及甜食,例如:冰品、糕點糖果、含糖飲料。
參考資料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