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5/17/2017

健保給付醫療新技術 左心耳封堵術 有效幫助心房顫動患者預防中風

左心耳封堵術從源頭解決房顫患者的中風威脅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年齡越大,發生的機會越高。台灣估計約有1%的人患有房顫。心房顫動發生時,因為心房的血液流動不順暢,所以容易形成血栓。根據統計,房顫患者發生血栓的機會是常人的5倍。

【案例】
  案例林先生,60歲,罹患高血壓以及糖尿病多年,有心臟衰竭,10年前曾經因為心肌梗塞接受過心導管手術。林先生同時有陣發性房顫的病史多年,3年前因為急性腦梗塞,在急診接受了溶血栓藥物注射,中風的症狀雖然得以減輕,但也併發了腦出血,因此之故,林先生出院後並沒有接受口服抗凝藥物的治療,僅僅服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及雙連抗血小板藥物。
  前年12月,林先生再度發生了輕度的急性腦梗塞。根據”房顫血栓風險評估表” (CHA2DS2-VASc Score)的評分,林先生的分數高達5分,再發的機會極高,勢必應該接受更有效的治療。在與中國附醫心臟血管系副系主任羅秉漢醫師討論了各種對策的利弊之後,林先生於去年1月接受了心導管手術,在全身麻醉以及食道超聲的指引之下,成功的植入封堵器 (Watchman device) 將左心耳的開口封閉。

臨床實證左心耳封堵術是預防中風新選擇
  根據”房顫血栓風險評估表”的評分,超過2分的患者就應該終身接受抗凝血藥物的治療,以降低中風的風險。但是服用抗凝藥物有諸多的顧忌,譬如說受傷時不易止血;易與食物或是其他藥物的交互影響;接受拔牙或是其他手術前必須先停藥數天、等待凝血機能復原等等。抗凝藥物也會增加內出血或是腦出血的風險。因此,只有不到一半的心房顫動病患接受了適當的抗凝血藥物治療。羅秉漢副系主任表示:「左心耳封堵術傷口小、不需要開胸、成功率高且有效降低中風風險。」

  對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而言,其百分之90的血栓都生成於左心耳之內。因此如果能將左心耳的開口封住,就可以有效的降低這類病患日後發生血栓栓塞的風險。在歷經近15年和多個大型的臨床研究證明,左心耳封堵器可以安全地植入,惟並證實左心耳封堵術是房顫患者預防中風的新選擇。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在去年審查通過,左心耳封堵器可以取代長期的抗凝血藥物,做為預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發生中風的治療手段。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心臟血管系 羅秉漢副主任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