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 黃致錕
「肝硬化」是指肝臟因為某種原因引起長期發炎與壞死,因而導致肝纖維組織破壞與結節增生,使得肝臟變硬與萎縮。
依據衛福部死因統計,台灣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9位,肝癌則為全國主要癌症死因的第2位。B型肝炎帶原者如持續有肝炎發作,有15-20%會發生肝硬化,大大增加肝癌的發生率;而C型肝炎病毒感染,至少會有一半以上變成慢性肝炎,其中約20%會導致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每年有3-5%會演變成肝癌。
(圖右) 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 黃致錕院長、(圖左) 55 歲李先生 / 公關組 吳芬玫提供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表示, 肝硬化病患也可能發生胃食道靜脈瘤出血,脾臟腫大的血球缺乏症狀,這都會造成腸胃道出血現象而危及生命。因為肝臟是糖代謝的重要場所,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常會引起糖代謝異常,導致胰腺中胰島細胞功能失調,被稱之為「肝源性糖尿病」。
國際代謝形體醫學中心院長黃致錕指出,減重代謝手術對肥胖不只減重效果相當好,讓病患外形改變,連帶解決因肥胖引起的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三高等問題。但是對於同時合併肝硬化甚至肝癌的病人,則可能因為升高的手術風險,但是否減重手術能否讓病人真正改善疾病並得到好處?以下兩位病人的現身說法可一見端倪。
病人雖有肝硬化,在接受減重代謝手術後,擺脫糖尿病與肥胖,生活品質更好。
55歲的李先生是B肝帶原者,於101年因為嚴重肝硬化併發肝癌,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接受射頻燒灼術與經動脈栓塞治療,治療後肝癌未見復發。近年來體重逐漸飆升至97.9 kg(身高:165 cm,BMI :36 ),在門診就診時發現除了肝硬化致凝血功能異常與少量腹水、食道靜脈曲張外,也出現糖尿病,高血脂症。
患者李先生於107年12月13日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手術,現在術後一年了,減去30公斤的他,糖尿病與高血脂都緩解了,食道靜脈曲張也消失,甚至肝臟指數也完全回到正常,生活品質良好。
55 歲李先生 (上圖),術前 98 公斤,術後 68 公斤,以前尺碼穿 3XL 號,現在穿 M 號 / 公關組 吳芬玫提供64歲林女士,體重:97.3kg,身高:170cm ( BMI : 33.6kg/m2 ),她同時有B型肝炎與C型肝炎帶原造成肝硬化、脾臟腫大合併血小板低下症,與食道靜脈曲張出血,更有七年的糖尿病史。除了吃口服降血糖藥以外,還需要每天施打60單位的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然而血糖仍然控制得非常不理想。
林女士去年5月接受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與小腸繞道手術同時切除脾臟,手術後沒有任何併發症的發生。現在她體重已經降了25公斤,血小板數量也恢復至正常值,食道靜脈曲張沒有再出血,糖尿病已經不用施打胰島素,只需口服降血糖藥,患者的生活品質大幅提升。
以上兩位患者都有同樣的感受是:手術後體重下降了,身體更有活力,同時因為靜脈曲張被同時治療了,不再擔心食道出血的問題。糖尿病獲緩解或是控制良好,減少了很多藥物對肝臟的負擔。他們也很遵守團隊醫師,個管師,體能師與營養師的指示,定期回診、配合飲食、補充營養品、固定運動,維持得來不易的健康機會。
黃致錕院長說,以減重手術治療BMI大於32的病人,已經是台灣與國際廣被接受的治療方法,面對愈來愈嚴重的糖尿病問題,世界糖尿病聯盟於2011年正式將減重手術纳入糖尿病治療之一,台灣代謝及減重外科醫學會,也於2016年發表「手術治療糖尿病專家指引白皮書」,對於二型糖尿病的治療,若口服或針劑藥物治療下血糖仍控制不良,BMI>27.5的病人可以經由減重手術治療糖尿病,因此在全球醫界賦予『代謝手術』的新名稱。
黃致錕院長十五年來,已超過5000例病人中,合併有肝硬化的病人約佔1%左右,這種病人雖然因為凝血機能與肝儲備功能較差,這樣的病人並非不能接受手術,只是要更完善手術前中後的準備工作與團隊照護。
黃院長提醒大家,大家都知道肥胖與脂肪肝、糖尿病密不可分,若未積極控制,長期的脂肪肝可能導致肝硬化。而B型或C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也可能引發糖尿病,如果合併肥胖會更加重病情,所以,小心肝的同時也要注意體重和血糖的變化。
【媒體報導】
◆ 臺中新聞台:肝癌+肝硬+肥胖 真正狹路相逢?
◆ 聯合新聞網:受姑姑鼓舞!肝癌男減重30公斤 擺脫糖尿病高血脂
◆ 自由時報:百公斤胖男肝癌肝硬化 切胃手術瘦30公斤
◆ 中國廣播公司:肝硬化男子減重代謝手術後 擺脫糖尿病肝臟指數也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