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12/10/2019

動脈硬了 問題來了 血管裡的風暴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 心臟血管系 林育楷醫師

動脈粥狀硬化屬於動脈硬化的一個細分,是很常見的血管病變,早期的人類或動物解剖就有相關發現。其英文名稱atherosclerosis,源自希臘語athero,athero的意思是粥(gruel)或蠟(wax),顧名思義,就是動脈管壁變硬失去彈性,以及管壁變厚致使管腔狹窄。動脈硬化會隨著年齡增長而出現或加重,根據統計,男性發生率高於停經前的女性。動脈粥狀硬化的危險因子有很多,除了年齡與性別之外,目前已知的還有糖尿病或胰島素阻抗、高血脂症、腹部肥胖、西方高熱量飲食、吸菸、高血壓、染色體變異、家族史等。

動脈硬了 問題來了 血管裡的風暴

動脈粥狀硬化會導致多種疾病

典型的動脈粥狀硬化,完整的機轉迄今還不完全明瞭,但主要是白血球(如:單核球或嗜鹼性白血球)於內皮細胞產生發炎反應,導致動脈內膜形成動脈粥狀斑塊,其組成包括脂肪、膠原蛋白、彈性蛋白等。動脈的血管壁是由內膜層、中膜層和外膜層組成,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在積聚過程中,會因為內膜損傷使發炎細胞侵入血管壁,引起一連串的發炎反應,血管壁因而增厚,造成血管腔變得狹窄。此外,血管內膜被撐開以後常會變薄,局部病灶性斑塊積聚會使血管內壁不均勻,由於血管狹窄,可能形成所謂的動脈重塑,含氧血液無法順利提供給病灶遠端的細胞或組織,才會衍生出許多相關的疾病。

雖然許多人都有動脈粥狀硬化,但是大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症狀,這種看似相安無事的狀態可能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當動脈粥狀硬化累積到一定程度,影響了細胞的供氧,各種症狀就會陸續報到,一般是以局部組織缺血為主,例如發紺、組織缺氧等,也可能有神經學症狀如中風,周邊血管症狀如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心血管症狀如心絞痛、心肌梗塞或心臟衰竭等,不可等閒視之。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嚴重後果

動脈粥狀硬化最讓人害怕且最直接影響生命安全的就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冠狀動脈粥狀硬化造成的冠心症,常見症狀有不明原因的噁心及胸口悶痛,甚至會發生有壓迫感或窒息感的胸痛。一旦病情惡化,患者可能會出現冒冷汗、胸痛頻率增加或持續時間延長等現象,胸部悶痛還可能擴散至肩頸部、下巴以及背部,即使休息也無法獲得緩解。

在急性期的相關檢查有: 血液檢查(如:心肌酵素的變化)、胸部X光檢查(瞭解心臟的大小及有無肺水腫等冠心症相關併發症)、心電圖檢查(瞭解心臟心肌缺氧或併發心律不整的情形)、運動心電圖(經由運動增加心臟耗氧量,誘發心臟缺氧或心律改變,藉此判定是否可能有冠心症甚至心肌梗塞)、心臟超音波(瞭解心臟功能以及心室的相對活動功能)、核子醫學檢查(瞭解心肌缺氧或壞死細胞存活的情形)、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攝影(檢查有無血管狹窄及鈣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的640切電腦斷層掃瞄及心導管設備,能了解冠狀動脈結構及阻塞程度,達到診斷及治療的目的。

改善動脈硬化必須要做到的事

面對棘手的動脈粥狀硬化及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大家絕不能掉以輕心,除了急症的處理及治療外,又該如何預防或改善呢?排除不可抗拒的因素如性別、年齡與家族史之後,我們可以做到並且必須做到的是:

戒菸

吸菸可能破壞血管壁,甚至誘導平滑肌細胞的增生,而戒菸可有效改善此一狀況。

規律運動

規律運動除了可以強健體魄,亦可減輕體重、縮小腰圍,直接或間接改善及延緩動脈粥狀硬化。

正確飲食

飲食熱量勿過高,若發現體重超過標準,應減少每日攝食總熱量,避免暴飲暴食,注意營養均衡。

控制血糖

研究證實,糖尿病患者經由有效的血糖控制,確實可以避免動脈粥狀硬化持續進展,以及降低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非糖尿病患者平日亦應注意糖分的攝取,這對病情控制會有幫助。

控制血壓

高血壓病人容易發生動脈粥狀硬化,所以必須積極的控制血壓,飲食方面可採取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的得舒飲食(低脂、低飽和脂肪、低膽固醇、高膳食纖維、含有鎂鉀鈣等電解質與蛋白質,類似衛生福利部建議的6大類食物,包含全穀根莖類、蔬菜類、水果類、脫脂或低脂奶類、高蛋白質類、油脂及堅果類等。如果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改變之後仍無法有效控制血壓,需要進一步檢查及高血壓藥物的介入治療。

控制血脂

高血脂為公認的動脈粥狀硬化危險因子,血中膽固醇愈高,造成動脈粥狀硬化進而導致心肌梗塞或中風的機率也愈高,因此控制血脂有助於預防未來發生心血管病變或腦中風。初期高血脂的控制可藉由運動和飲食(低脂、低膽固醇)來達成,如果血脂數值居高不下,可能就需要使用藥物。美國心臟醫學會於臨床治療指引中建議高風險族群應服用降血脂類藥物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我國的全民健保也有相對應的降血脂藥物給付門檻及建議。(參見下表)

全民健康保險降膽固醇藥物給付規定表

醫師的叮嚀

預防心血管疾病,除了避免上述危險因子之外,一旦出現疑似症狀,請立即找心臟科專科醫師評估,若有動脈粥狀硬化或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才能及早發現與進行治療,同時在生活上採取正確對策,防範病情惡化。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87期

相關文章

至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