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圖/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泌尿部 蕭博任醫師
90歲的榮民李伯伯在5年前因為解尿困難及疼痛至急診報到,當時他坐立難安地問:「蕭大夫,俺是不是得了什麼不治之症?最近兩天小便都很痛,勉強尿出來尿到一半會突然中斷,還有嚴重的血尿。」檢查確定有結石塞在尿道,進退不得,緊急接受膀胱鏡尿道結石碎石手術後,他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後來李伯伯隨女兒搬至臺北,多次提醒他回診都被拒絕。某日在門診突然聽到一個中氣十足的聲音:「蕭大夫您好,俺又來向您報到了!」原來是久違的李伯伯,他解尿又開始不順暢了,檢查發現是攝護腺肥大造成的。在開立治療攝護腺肥大藥物的同時, 我建議李伯伯學習自我導尿或是乾脆接受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
「當初連老共都沒辦法在我身上動刀動槍,蕭大夫,您就別再逼俺了。」每次只要一提到手術,精神矍鑠聲如洪鐘的李伯伯就像要跟人拚命似的,聲音更是大到連警衛都前來關心。後來,李伯伯來看門診,仍舊用他一貫的大嗓門說:「蕭大夫,這次我拿藥就好。」我說:「不行,像您這種有攝護腺肥大及結石病史的患者,每幾個月就應該做一次例行檢查!」在我好說歹說之下,李伯伯終於同意接受檢查,這次赫然發現他膀胱裡又長了一顆將近3 公分如雞蛋般的大石頭。
什麼是膀胱結石?
膀胱結石包括原發性和續發性兩種。
原發性膀胱結石是在膀胱內形成的結石,常見於兒童,多因營養不良引起,不過隨著經濟發展,兒童膀胱結石的發生率已不斷下降。現在臨床上看到的病例,絕大多數是由於尿道阻塞(如:良性攝護腺增生、尿道狹窄、腫瘤等)導致小便滯留於膀胱而誘發結石產生,其他如代謝性疾病、感染、膀胱憩室或膀胱內異物等等,也容易形成膀胱結石。
續發性膀胱結石是來源於腎臟、輸尿管,而後排入膀胱的結石,但因尿道直徑較結石小而難以排出,甚至會卡在尿道處變成尿道結石。
膀胱結石可能的危害
膀胱結石如果表面光滑且沒有感染,即使在膀胱內存在相當長的時間也不至於造成明顯的危害。但若因為受到結石刺激,膀胱黏膜慢性發炎或黏膜充血明顯,黏膜水腫、出血和潰瘍將隨之而至,甚至引起續發性的細菌感染。如果結石阻塞了尿道,還會改變膀胱的結構及功能,長期阻塞甚至會使腎臟和輸尿管發生病變,導致腎功能受損。
膀胱結石常見的症狀
大多數膀胱結石由於局部刺激、損傷、阻塞和感染之故,可能產生各種症狀,但有的患者並無明顯症狀,而是在做X光檢查時才發現結石。膀胱結石的主要症狀為排尿疼痛和血尿,疼痛表現包括下腹部疼痛和陰莖、陰莖頭或會陰部鈍痛,常因活動和強烈運動而誘發或加劇。結石刺激膀胱黏膜則會引起頻尿和急尿感。結石若卡於膀胱頸或尿道,將會出現明顯的排尿困難,小便滴滴答答,或尿流中斷,或突發尿滯留以致完全尿不出來。
膀胱結石的治療原則
治療膀胱結石必須遵循的原則為:1.取出結石;2.糾正形成結石的因素,其中有些因素應在治療後繼續處理,例如感染、代謝異常和營養不良等。
治療膀胱結石的方法
保守療法
●多喝水:結石若體積較小可以自行排出
●藥物治療:若有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療
手術治療
主要包括經尿道內視鏡膀胱碎石術和膀胱切開取石術:
●經尿道內視鏡膀胱碎石術
經尿道內視鏡膀胱碎石術是指經由患者尿道,插入各種碎石器械(氣動式、超音波或雷射),將結石擊碎,擊碎後再將碎片沖洗出來。具有無傷口、恢復快等優點,大多數病人在手術隔天便能拔除導尿管回家。
●膀胱切開取石術
體積異常大的膀胱結石或合併有膀胱憩室時,有時會考慮用膀胱切開取石術,並考慮一併進行憩室切除手術。傳統手術方式為經下腹部切開膀胱取出結石,也可考慮使用腹腔鏡或機器手臂輔助系統等微創手術,使傷口縮小。
偏愛男性的膀胱結石
膀胱結石的發生率,男性約為女性的10倍。這是因為中老年男性攝護腺增生的機率很高,當攝護腺不斷變大,膀胱就會出現殘餘尿,殘餘尿長期貯存在膀胱裡,是誘發膀胱結石的危險因素。所以,男士們如果出 現排尿頻繁或者排尿困難的現象,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醫師會檢查攝護腺並評估排尿情況,若有異狀便會針對攝護腺做藥物或手術治療,防止病情持續惡化而導致膀胱結石形成。若有膀胱結石合併攝護腺肥大,也要考慮接受手術,包括經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或經尿道雷射攝護腺手術。
女性雖然沒有攝護腺,但如果常常有頻尿、漏尿、小便不順、血尿、解尿疼痛等問題,也需要到泌尿科詳細檢查,千萬不要等閒視之或尋求不明偏方,否則延誤病情將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膀胱結石患者看過來…
有膀胱結石的患者,除了接受治療,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大量飲水:多飲水對所有成分的結石都有防治作用,水能稀釋尿液,並防止高濃度的鹽類及礦物質聚積。
●均衡飲食:蛋白質、鈣質甚至是維生素的攝取皆要適量,要少吃肉類,少吃過鹹及油膩的食物。
●戒菸、戒酒。
●增加活動量:不愛活動的人易使鈣質淤積,運動則有助於鈣質吸收。
●定期體檢:可每年檢查1-2 次,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正確處理。
●至泌尿科就醫:醫師會詳細評估並因應病人不同情況,訂定不同的預防與治療計畫。
資料來源:中國醫訊第1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