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空氣污染議題逐漸被國人所重視,其中PM2.5對人體的影響較大,因為PM2.5可穿透肺部氣泡,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PM即particulate matter(懸浮粒子),粒徑大小有別,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單位為微克/立方公尺(μg/m3)。
中醫古籍並無霧霾的相關記載,但一些史料中可見「霾災」、「雨霾」、「風霾」、「土雨」等敘述。最早於《元史》記載:「元天歷二年,雨土,霾,天昏而難見日,路人皆掩面而行。」另外,採礦工人因懸浮粒子而導致肺部疾病,宋代孔平中所著《說苑》也有記載:「賈古山采石人,末石傷肺,肺焦多死。」
臺灣在2012年5月訂立PM2.5空氣品質標準,24小時平均值應小於35μg/m3,年平均值應小於15μg/m3,希冀到了2020年的年平均目標值在15μg/m3以下。
許多研究已證實懸浮粒子會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傷害,導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包括動脈硬化、中風等)、出生缺陷和過早死亡。PM2.5每增加10μg/m3,可增加4%總死亡率,8%肺癌死亡率,6%心肺疾病死亡率。PM2.5每降低10μg/m3,可增加平均壽命0.61歲或223天。
懸浮粒子可經由鼻腔進入呼吸系統,較大懸浮微粒(>10μm)可透過咳嗽及吞嚥、流鼻水等方式去除,細懸浮微粒可攜帶有害化學物質,經由肺泡進入微血管,隨著血液循環至全身。
霧霾屬穢濁之氣,性屬溫燥,外感毒邪犯肺入裡,可致氣陰兩虛;肺氣虛、衛表不固,無以助心行血,可致氣血瘀滯;肺陰虛、脈絡空虛,血行不暢,亦可致氣血瘀滯;霧霾穢濁壅肺,日久化熱成毒,毒損脈絡,心脈痺阻,發為胸痺、真心痛。故霾害的治則應以「益氣養陰,活血解毒」貫穿全程。
如何預防與避免霾害?
‧居家常活動的地方使用空氣清淨機。
‧下載APP隨時了解所在地的空氣品質,或是查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預報,尤其是外出活動前。
‧空氣品質不良時避免出門,或是戴口罩。
‧開車時不要跟在柴油車後面。
‧焚香祭祀時將金紙集中燃燒,使用電子鞭炮。
‧減少使用油性有機溶劑。不要在室內抽菸,最好戒菸。
‧政府應重視並避免林地開發對環境產生的傷害。
‧愛護地球從自身做起,多種植花草樹木,盡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減少霾害的食療
從霾害的中醫病因病機可知,良好的血液循環是避免懸浮粒子進一步損傷人體的要件,除了選擇適當地點加強運動外,活血通絡之品也可幫助肺部血液循環。這裡特別推薦一道食療:竹笙絲瓜絡湯。
絲瓜絡,葫蘆科植物絲瓜,乾燥成熟果實的網狀筋絡,性味甘平無毒,入肺、胃、肝三經,可通經活絡,清熱化痰。
竹笙有類似人參的功效,又名「竹參」,最早見於唐初孟詵的《食療本草》。《中國藥典》記載,竹笙具有補腎壯陽、益胃清腸、抗老防衰、消炎止痛、減肥等多種功能,能調節人體血酸及脂肪酸,改善血管硬化、高血壓、高血脂。又因富含膠質纖維,可減少腹壁脂肪的累積,有通腸防便祕之功。此外,含有竹笙多糖,有助防癌治癌。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內科 李嘉菱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