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外科李秉純主任今年3月間以「新型心室輔助系統裝置手術」,成功挽救一位53歲男子的致命性心臟衰竭。患者在術後兩週平安出院,重返職場。
這名男子有高血壓,工作壓力大,經常抽菸喝酒,屬於冠心症的高危險群。去年8月,他突然劇烈胸痛和冷汗直流,在附近醫院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經施行緊急心導管手術放置支架,及時打通了阻塞的冠狀動脈。當時他的左心室已有40%壞死,醫師建議他登記心臟移植手術,但他沒有意願。
接下來的幾個月,他逐漸出現心臟衰竭的症狀,包括下肢水腫,稍微活動就氣喘噓噓且無法平躺,數度住院施打強心針及利尿劑,不過病情仍持續惡化,今年2月間甚至在醫院裡突然休克,幸醫師搶救得宜而脫險。
中國附醫施行心臟移植已有20餘例成功經驗,患者的1年的存活率達到88%,但最大的問題是「一心難求」,要等待合適的心臟捐贈,動輒需時數月,以這名病人心臟衰竭的程度,很可能等不到心臟移植的那一天。
心臟裝置新型心室輔助系統後的示意圖
醫療團隊向他及家屬詳細說明情況後,他決定先接受心室輔助系統裝置手術,以延續生命並改善生活品質。
李秉純主任說,心室輔助系統亦稱人工心臟,它是一個幫浦,可幫助收縮無力的左心室將血液輸送到主動脈,用於治療藥物無法控制的重度心臟衰竭。臺灣現已引進最新型的第3代心室輔助器,體積只有高爾夫球大小,直徑約5公分,重約300公克,手術更為簡便,縫合在心尖,穿入左心室,並以1條人工血管連接到主動脈來運送血液。裝置左心室輔助系統之後,病人的心輸出量可完全恢復正常,日常生活及運動均不受限,但是必須隨身攜帶電池與終生服用抗凝血劑。
儘管新型心室輔助系統裝置手術對嚴重的心臟衰竭是極有效的救命方法,手術成功率很高,在國外已有病人在裝置後存活超過9年,但因費用高昂,有能力負擔的病人不多。
撰文:中國醫訊編輯部
資料來源:中國醫訊167期_106年6月出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