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News & Message

:::
6/7/2017

類風濕性關節炎誘因多 首重達標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科 黃春明主任

32歲的張小姐最近發現手指又腫又僵,甚至連早上擠牙膏、刷牙都有困難。原本以為是長時間使用電腦的職業傷害,聽到醫師診斷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時,張小姐很震驚:「家人都沒有得病,為什麼我會生病?這個病不是和遺傳有關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病因其實還未完全釐清!」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黃春明醫師表示,雖然此症有家族傾向,但不一定會直接遺傳,目前認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內在基因、外部誘因交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有遺傳基因不一定會發病,還要有誘因。例如有抽菸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其X光片顯示,疾病的進展比沒有抽菸的病人更快、更嚴重;另外,牙周病、腸胃道感染、飲食、壓力也有證據顯示可能誘發類風濕性關節炎;隨著PM2.5引發的健康問題問題受到重視,近期研究發現空污也可能是誘因之一。

雖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生仍充滿未知因素,但黃春明醫師強調,一旦確診,最重要的是追求「達標治療」,穩定病情,有助減少外界刺激的影響。

什麼是「達標」?可以簡化為「1.2.3守則」:1個月回診一次、2個治療目標(例如疾病緩解、解、疾病活動度改善)、3個月後未達目標則討論是否調整用藥,黃春明醫師解釋,目前臨床上以DAS28來評估關節疾病活動度,<2.6達到緩解,<3.2達到低疾病活動度,若>3.2代表治療未達目標,應評估調整治療藥物,避免關節繼續惡化、破壞。

黃春明醫師指出,近十多年來,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治療從一般消炎止痛藥及傳統疾病修飾抗風濕藥物 (DMARDs) 進步到作用在特定發炎因子的標靶治療——生物製劑,讓過去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患者有第二線藥物治療「達標」機會。最近更進一步出現針劑之外的新選擇—小分子口服藥,「臨床上約有5%的病人抗拒打針,口服藥提高了患者服藥的順從性。」黃春明醫師認為,結合慢性病處方箋,口服藥的便利性是一大優點,尤其是住在偏遠地區,甚至要搭飛機來看病的離島病人。

黃春明醫師強調,「類風濕性關節炎已經是可以有效控制的疾病,而且治療方式會愈來愈簡單方便,就像從生物製劑問世,再從打針到口服,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進展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

至頂